首页 > 资讯 > 原创播报 > 正文

阜阳:让更多患者能在家门口看病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27日

阜阳:让更多患者能在家门口看病

头疼脑热不用到大医院排队,家门口就能把病看了;在本地看病,新农合报销的比例更高;市人民医院城南新区新址、市二院门诊大楼都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一系列新的医疗资源即将投入使用,未来,我市居民在家门口看病将更加方便。

城乡医疗体系不断改善

家门口看病更便利

家住太和县三塔镇陈谢行政村的王大爷,最近总感觉胸闷气短,步行10分钟他来到了村卫生室。

医生为他量了血压,认真检查一番后,开了药,除去新农合报销外,王大爷只花了9元钱。

农村卫生室建设给农民带来了实惠,而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也给城镇居民提供了方便。

早上7点半,戴世侠准时来到阜城清河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室的墙上贴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全科门诊”,这是她的工作地点。

因为是全科医生,所有的病人由戴世侠一人接诊。来看病的都是附近居民,因为相互比较熟悉,她能根据病人的情况对症下药,治疗效果也很好。

自从我市推行家庭医生签约制以来,辖区内如果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戴世侠就会背着药箱上门服务。

如今,不断改善的城乡医疗体系,让居民家门口看病更加便利。数字显示 ;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132家,覆盖90%的城市人口;而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的建成,使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

新农合报销比例高

家门口看病更便宜

病床上的彭晓燕还很虚弱,但手术很成功,最主要是这次看病花费不多。

今年53岁的彭晓燕家住临泉老集,和老伴常年在家务农,经济条件不是很好。

最近,她时常感觉心口疼,到卫生院一检查,才发现是胆囊结石在作怪。

医生建议她做手术,摘除胆囊结石。全家人考虑再三,最后决定在镇上的中心卫生院做腹腔镜取出胆囊结石。

彭晓燕之所以选择在乡镇卫生院做手术,不仅因为离家近,更重要的是费用便宜。

老集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梁运利介绍,这几年来通过城乡对口帮扶和镇乡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农民已能就近做腹腔镜手术,他们不用离家太远,就可以享受以前到大医院才能享受到的治疗手段。

更重要的是,农民在家门口看病更实惠,梁运利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彭晓燕的胆囊结石手术在乡镇卫生院除去新农合报销后只需500多元。

近年来,我市用新农合政策引导农民就近就医,将参合农民在省级、市级、县级和乡级医疗机构住院就医的政策补偿分别调整为70%、75%、85%和90%,并调整了每一级医院的门槛费,差距明显拉大,让患者选择在县、乡、村就近就医。

医疗水平不断提高

把更多病人留在家门口

“多亏了县医院的技术高,否则我就没命了。”在太和县人民医院,60多岁的李胜仍在康复期。

不久前,因急性心肌梗塞发作,李胜被紧急送到太和县人民医院,医生为他成功实施了心脏介入手术,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李胜入住的是心内科,也是全市最早开展心脏介入治疗的科室。太和县人民医院院长唐廷玺介绍,在以前,这类手术只能到外地。

据了解,该医院利用上级医院专家支援的机会培训医生,,同时派出骨干人员到外地学习,90余项新技术日趋成熟。

医疗技术的提高,带来了县域内就诊率持续提升,目前该县已提前实现90%病人就诊不出县的目标。

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我市医疗机构大都像太和县人民医院一样拥有临床重点专科或特色专科,较强的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和诊疗特色让居民看病不必舍近求远。

三年医疗资源规划

更多医疗资源建在身边

近日,颍州晚报记者来到市人民医院城南新区,门诊楼、医技楼和病房大楼三排楼房排列整齐。

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马杰介绍,新区一期室外装修已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室内装修,预计2015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届时,看病难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

市人民医院城南新区建设是我市医疗资源建设三年发展计划的一个缩影。

一段时间以来,患者埋怨住院难、候诊时间长;医生抱怨超负荷劳动,一肚子苦水……

由于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医患矛盾长期存在,为解决这一问题,让群众有良好的就近就医环境。2013年,市政府确定了26个医疗卫生重点建设项目,实施医疗资源建设三年规划。

截至目前,全市已竣工8个,正在建设15个,近期市中心血站、阜阳民生医院、临泉县医院妇儿病区将开工。

根据三年医疗资源建设计划,到2015年将在阜阳市区建成“五专四综”医院集群,即建成传染病、精神病、肿瘤、妇儿、心脑血管五大专科特色医院及市人民医院城南新区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市五院新区、中国中铁阜阳中心医院四个三级规模综合医院。

届时,全市将新增床位1.8万张,需增加执业医师1.1万人、护士1.4万人,全市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数将达到4张,达到全省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