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医学前沿 > 正文

听觉植入 除病灶同时重建听力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28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授 吴 皓

如今,慢性中耳炎相关手术技术和应用材料迅速发展,慢性中耳炎的手术目的逐渐侧重于恢复中耳腔的正常生理结构,提高术后听力水平。在清除病灶的基础上,修补鼓膜,重建听骨链,恢复中耳生理功能。根据术中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人工听骨材料修复听骨链,重建听力。手术后,封闭穿孔鼓膜,重建后听骨链的活动性及连续性良好,使中耳生理、形态接近正常,手术后听力会逐渐提高。

现在经验丰富的耳科医师手术中很少采用完全毁损听力的手术方法,对于病变非常广泛的病例,即便不能一期听力重建,也会在术中创造机会为二期听力重建做准备。对于病变严重及术前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者,应用传统的手术方式仅能清除病灶,难以恢复听力。近年来,随着听觉植入装置的发展,这部分患者的听力也能通过手术恢复。

振动声桥效果优于传统方法

近十年来,一种新的耳聋治疗方法——振动声桥植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耳聋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它主要针对中耳炎手术后听力恢复效果不佳的传导性或者混合性耳聋患者。患者在植入振动声桥之后,外界和自己的声音被处理器的麦克风采集,然后被编码成精密的电磁信号,跨过皮肤发送到植入体。植入体接收到信号以后,就指令漂浮质量传感器振动。最后,这种机械振动会精准地传入内耳,患者就听到了清晰而自然的声音了,助听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方法,这也是振动声桥最大的优势所在。

骨锚式助听器不会致声音失真

骨锚式助听器(BAHA)是一种通过骨传导治疗耳聋的装置,需要外科手术植入。BAHA主要适用于慢性中耳炎通过手术仍不能达到理想的听力,以及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和单侧耳聋不能使用常规助听器的患者。这一系统需要外科手术植入,通过骨导而不是中耳传导声音到内耳。BAHA的助听原理是利用自身的颅骨传导声音原理,将声音绕过外耳或中耳听力障碍部位,通过骨头直接发送到耳朵的听力部位,产生清晰声音,并且没有常规助听器易导致的声音失真、反馈音等情况。

人工耳蜗植入没有严格年龄限制

对于双侧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的患者,其内耳功能损伤,需要通过植入人工耳蜗重新获得听力。人工耳蜗植入技术是将人工制造的电子听觉装置植入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耳蜗内取代耳蜗功能,直接刺激耳蜗内的听神经纤维的技术。也就是说,外界声音转换成电刺激产生电听觉,患者需要通过学习和训练对声音和电听觉之间重新建立相应的联系,进而使患者重新理解语言,达到恢复言语交流、重返有声世界的目的。

对于小儿患者,美国FDA批准年龄在12个月即可行该手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植入手术的年龄还可以再提早数月。语前聋的患者于8岁前进行手术效果较好,尤其4岁前效果尤佳。若术前患者能配戴3~6个月助听器,并进行听力康复训练,将对术后言语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对于语后聋的成人来讲,没有明显年龄限制,世界上报道有84岁植入人工耳蜗者。在西方发达国家,老年人因耳聋植入人工耳蜗者同儿童植入者数量一样多,极大地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声电联合刺激广义上仍属于人工耳蜗的一种,适应于一侧语频重度感音性聋,低频听力较好;另一侧全聋患者单音节言语识别率<50%;无进行性听力下降者。声电联合刺激的原理是利用短电极只刺激耳蜗底转部分的听觉神经纤维,耳蜗顶部并没有电极刺激,这样就是高频声区域采用电刺激,低频区仍用声刺激,避免常规人工耳蜗植入对相对完好耳蜗顶部的毛细胞造成损伤,可保留低频听力,提高术后言语识别率及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