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医学前沿 > 正文

侵袭性真菌病 应差异化治疗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03日

近年来,血液、ICU、实体器官移植、呼吸和感染等领域已成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发科室。侵袭性真菌感染面临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时机难以把握,患者预后不理想以及经济负担重等临床挑战。近年来,随着唑类耐药及非白念增加,原有治疗药物已经不能满足逐渐增长的治疗需求。

日前,在中国医师协会的学术指引下,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搭建的“博论天涯——第三届侵袭性真菌感染多学科专家交流峰”的公益平台上。华山医院终身教授翁心华教授在媒体见面会上指出:“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发病呈上升趋势,针对IFD高危人群,我们应聚焦患者,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侵袭性真菌病的高危人群为免疫力低下患者,多发生在血液、ICU、移植以及呼吸和感染等治疗领域。翁心华教授强调:“不同科室,患者的基础疾病不同、致病菌种种类、临床特点不同,治疗原则也不尽相同;依据不同科室患者的特点和高危因素,进行差异化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患者病情危重,治疗时机紧迫,一旦延误治疗,病死率高;患者住院时间长,抗真菌治疗费用高,经济负担重,这些都是侵袭性真菌感染时医生面临的严峻挑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明贵教授指出:“随着非白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非白念对唑类耐药的增加,棘白菌素的治疗地位将逐步提升。在抗真菌药物的选择上,应更多考虑病原真菌及感染类型、宿主因素、药物特性及性价比等因素。”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医生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认识正在逐渐深入。依据患者病情及感染临床特点,规范诊疗流程,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死亡率,提升整体治疗水平,已成为医生们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