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塞心得体会
体会1:团结配合就是力量
医疗队从事的任何一项举措无不包含着许多队员的群策群力,单独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只能是想法、两个人的力量是方案、三个人、四个人往往就意味着落实与改进。
体会2:站好最后一班岗
完成任务后,我们本着“坚持就是胜利、站好最后一班岗”的理念将第三批战友“扶上马、送一程”,有效消除部分新队员的焦虑情绪,并极大鼓舞了第三批队员战胜埃博拉疫情的信心。
解放军302医院临床检验医学中心的刘立明医生与同事参加了2014年11月中国“第二批援塞医疗队”,2015年1月20日已经圆满完成任务顺利回国。我们请刘立明从一名普通中国检验医生的角度讲述那段不平凡的日子。
叮嘱儿子:你是男子汉了,要勇敢
2014年8月,我作为医院第一批抽组预备人员参加了相关培训,但由于专业分工的安排而原地待命。2014年10月,医院再次接到集结命令,那时正值埃博拉疫情在非洲上升阶段,电视里各种危重疫情的报道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我的神经,直觉告诉我这是一场人类与未知病魔的殊死搏斗。说不害怕那是骗人的,但作为军人、医生,救死扶伤的使命感不容我退缩。我再次提交了请战书并光荣地成为第二批援塞医疗队中的一员。“战前培训”持续了近半个月,我顺利通过了各种考核项目,准备出征。我的心情一下复杂起来,各种莫名的想法不期而来,有留恋、不舍,也有对疫情威胁的恐惧。无论做了多少心理准备,但这一时刻真正到来时,多少会有忐忑。午饭是爱人急匆匆从岳父家带回来的煮饺子,我故作镇定端着饭盒,使劲往嘴里塞饺子,可就是一口也咽不下去。我若无其事地递到妻子手里一叠纸,纸上是银行存折的密码以及留给儿子的寄语。怀孕两个月的妻子再也忍不住了,突然紧紧抱着我放声大哭起来。当时的我也非常激动,仿佛这一刻就是生死离别。此时我最想看见的是儿子,“儿子还没放学,估计赶不上送我了。回头告诉他,老爸会抽时间给他打电话检查功课,让他不要贪玩”,我对妻子交待。
12:45分,在医院西门口集合登车前,我远远地看到7岁的儿子匆匆跳下出租车,瘦小的身躯背着硕大的书包向我飞奔而来。我一把将儿子搂入怀中。儿子看到妈妈、姥姥眼里的泪花似乎瞬间明白了什么,他使劲抱住我的脖子,哇哇哭了起来。“好孩子,你现在是男子汉了,以后要变得勇敢起来,照顾好家人”,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亲情的难舍。为了守护天下千千万万的小家不因病魔而破散,中国医生必须远赴万里尽快战胜肆虐的埃博拉病毒。我在心里说:“我们一定会凯旋回来,老婆、儿子等我!”
别被美景蒙蔽,警惕肆虐病魔
当飞机临近塞拉利昂时,我被大西洋沿岸的美景吸引了,整片的原始森林就在飞机下方绵延伸展,一群群斑马在树丛中、草地上嬉戏,像一朵朵小花点缀其中,同事们的尖叫声、赞叹声不绝于耳。太美了,我们都兴奋起来,感觉自己能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执行两个月的任务非常幸运。“不要被美丽景色蒙蔽,要知道即使没有肆虐的埃博拉疫魔,这里也有疟疾、拉萨热、黄热病、艾滋病等多种恶性传染病,我们必须高度警惕,一刻都不能麻痹大意。”队长陈昊阳的一句话惊醒了大家,我们赶紧收拾行囊,找出随身携带的防虫驱蚊液,互相协作做好个人防护,准备奔赴战斗岗位。
抵达驻地当天,我们顾不上湿热的雨林气候和时差反应,立即对随行医疗紧缺物资进行整理,与先遣队员交接检验、感控组的工作。埃博拉定点留观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对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病的患者进行留院观察和初筛分诊,这些患者主要来自于首都弗里敦及其周边地区。当患者出现疑似埃博拉症状后立刻会被送到医院进行医学隔离,其标本必须先在专业P3实验室进行埃博拉核酸筛检。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立即转至埃博拉诊疗中心进行隔离治疗;如果患者检测结果为阴性,则在经过对症支持治疗,症状减轻后立即出院。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筛选出埃博拉患者并减低院内感染的几率。医院的职能决定了埃博拉核酸筛查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患者不同命运的审判书。
顾不上倒时差,我利用两天时间建立制定了《援塞医疗队病毒检测工作流程》、《采血注意事项》中英文版、《每日标本采集送检表》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表格和相关的工作流程。
“时间就是生命,在疫情一线体现得淋漓尽致,越早诊断就越有可能保住生命。有一天临近中午休息时间,突然一辆救护车驶来,一名怀抱孩子的年轻母亲被人搀扶下来。由于连日的高热、腹泻、呕吐,她已经虚弱得连腿都难以迈动。这种病情危重的高度疑似患者如果不及时救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我们立即联系采血队抽取血液,检测队交接标本,密封、转运、离心、上机检测。经过中塞医务人员的齐心协力,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测出患者标本为阳性,立即联系安排患者转院救治。等到大家目送救护车离去已是下午4时,大家这才意识到都还没有吃午饭呢。
我收获了非洲人民的真诚友谊
截止2015年1月18日,检测组累计完成421例患者检测核酸分析,其中筛查核酸阳性130例,阴性291例,其中因症状出现到检测抽血不足72小时需重新复检患者60例。检测组圆满地完成了第二批援塞医疗队防控埃博拉疫情任务。2015年1月12日,距离完成任务回国仅剩1天,我像往常一样到医院感控室值班。我的朋友——塞方男护士卡玛特一直等在走廊的楼梯口,他面露不舍,对我说:“兄弟,听说你们要走了,送你一件礼物作纪念。希望你回去后经常挂在身上,见到它就像看见我一样。”热泪盈眶的卡玛特将手里的一件非洲特色衣服和一个皮质挂饰塞到我的手里。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两个月来的疲惫与劳累一扫而空,心中充满的是欣慰与激动。
相关阅读